11月9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绿色创新·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报告发布会”在太阳集团tyc539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太阳集团tyc539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太阳集团tyc539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太阳集团tyc539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承办。会议分两个阶段开展。
会议伊始参会人员大合影
会议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太阳集团tyc539党委书记袁健红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郭彪教授发布《2024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明辉教授发布《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报告》。
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丁溢主持第一阶段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致辞
庄毓敏在致辞中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她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人才强国战略”,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分别与财政金融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联合编制了《2024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报告》,从不同维度和视角深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在绿色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育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总结示范性的典型经验,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实践价值。她表示,本次论坛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区域战略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希望能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长江经济带腹地南京为基点,进一步联动沿线城市与机构力量,聚合各方资源,共同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篇章。
太阳集团tyc539党委书记袁健红致辞
袁健红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她指出,东南大学太阳集团tyc539历经商科百余年、建院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太阳集团tyc539专业门类最多、学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太阳集团tyc539依托太阳集团tyc539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为国家各个层面资政建言;成立太阳集团tyc539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融合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交叉学科资源,聚焦数字区域发展等五大研究方向和博士人才培养,致力于为国家区域战略统筹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表示,近年来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的交流日益密切、合作愈发频繁,今天双方共同举办论坛,汇聚长江上中下游各城市学者和领导,研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引育重要议题,必将在学术界产生积极影响。希望能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长江为纽带,聚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汇聚政产学研各方力量,构建务实高效的创新联合体,持续产出优秀研究成果,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郭彪教授发布《2024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
郭彪在发布时指出,《2024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紧密围绕“绿色转型”“创新驱动”的理念,聚焦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融合关系,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按照层层递进的逻辑设置创新制度、研发投入、创新基础、创新转化、创造产出、绿色经济、生态环境、健康生活八个二级指标,系统分析、综合评价了2017—2022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绿色创新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并从长江上中下游以及城市性质两个维度分组进行分析,为不同区位、不同规模的城市相互学习,对标先进,见贤思齐提供准确数据参考和科学决策依据。绿色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7—2022年,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南京、杭州、武汉、苏州、长沙、合肥、成都7个城市稳居长江经济带前十强。《报告》还从创新制度、研发投入等八个子指标维度,分别介绍了各子指标排名前十城市的先进经验。同时,《报告》针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在绿色创新投入产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短板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一是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二是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三是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四是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五是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明辉教授发布《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报告》
钱明辉在发布时指出,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政策精神,《长江经济带“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研究报告》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从政策广度、政策力度和政策效果等维度构建了“人才友好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爱才友好度”“育才友好度”“引才友好度”“用才友好度”和“宜才友好度”5个一级指标,以及32个二级指标。从各城市对人才及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才培育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成效、在吸引人才方面采取的措施力度和成效、对人才就业创业的支持程度和为人才发展提供的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评价了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人才友好程度。整体测算结果显示,成都、武汉、上海、南京、重庆、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徐州进入前十强。另外,《报告》从城市性质及城市人口规模两个维度,对各能级城市人才友好型指数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并总结了长江经济带部分城市的先进经验。此外,《报告》针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在“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五条政策建议:一是优化人才福利体验,构建正向发展循环;二是需求导向育才强基,补齐人才培育短板;三是拓宽引才类型渠道,赋予企业自主权限;四是构建融合生态布局,促进人才高效利用;五是深挖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人才友好绿洲。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一)
会议第二阶段,宜宾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唐伟,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成长春,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涂远东,苏商银行董事长、江苏省数字金融协会会长黄金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教授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一)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教授主持该环节
宜宾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唐伟发言
唐伟做了题为“厚植绿色之基,荟聚人才之势,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华章”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既是党中央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沿江各地市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首批产教融合示范城市。近年来,宜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推进科技赋能;坚持人才引领,加快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他表示,宜宾愿意与沿线各城市一道,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强化区域协同融通,合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共谱“长江之歌”,共享“长江之美”。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成长春发言
成长春就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问题做了深刻阐述。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都始终贯穿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也始终关注这一问题,2019年开始发布《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他建议,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的通达性,特别是提升长江航道和港口的建设和运输功能,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二是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破解省际行政壁垒问题,努力推动共同富裕,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居民(特别是农民)的高品质生活;三是要促进全流域统一大市场,打通体制机制障碍,确保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四是要利用好长江上中下游旅游资源,从上游宜宾到入海口上海形成一个整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黄金旅游经济带。归根结底就是要推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城乡之间的均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涂远东发言
涂远东认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低碳发展。他指出,绿色低碳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安全保供的关系,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二是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应用场景等多重支撑;三是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沿江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必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他建议,以发展实体经济为核心,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占领双碳领域先机;以绿色金融为纽带,提升双碳服务质效;以人才培育为支撑,探索更多未来领域,不断加快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步伐。
黄金老以数字银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为题做了发言。他指出,金融业是支持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2023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8%。长江经济带经济占全国“半壁江山”,2023年GDP占比44.5%,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匹配,2023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全国占比分别达41%、39%。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市场主体众多,传统银行线下网点覆盖面有限且服务成本高,而数字银行能跨越地域障碍,为偏远地区提供便捷金融服务。中国数字银行全球领先,《亚洲银行家》“全球数字银行100强”中,中国有三家数字银行进入前十,其中就有苏商银行,连续三年位列前十。苏商银行基于数字技术服务长江经济带,可在没有实体网点情况下,覆盖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大量用户,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渗透率和效率,截至2024年9月末,在长江经济带累计投放贷款超6400亿贷款,累计投放户数超1000万。他建议,进一步加强九省二市金融政策的区域间协作,增进数据共享、金融监管政策协同等机制,便利数字银行进行跨时空高效展业,低成本高质量服务好长江经济带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教授发言
赵锡军认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单个城市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提升城市间的协同效应。他指出,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金融机构的每一笔资产负债(或者投融资)都有相应的市场或者实体经济活动与之对应,也都与生态环境有着联系,因而金融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他建议,要加强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投放更多绿色金融产品,直接或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帮助市场主体完成绿色化转型。从存量来看,绿色信贷余额和绿色债券余额存量较大,完成绿色金融存量投放和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较大,特别是在含碳量界定方面,涉及高碳、低碳、零碳、负碳的界定,以及与之相应的碳属性标的、风险溢价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工作量和难度,因此,要加快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从增量来看,为完成双碳目标,每年还要逐步增大减排投入的资金。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彦平,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宁,太阳集团tyc539首席教授、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刘修岩,界面新闻副总编辑、区域和智库中心主编崔宇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二)讨论。
太阳集团tyc539学生处副处长、太阳集团tyc539教授顾欣主持该环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峥发言
赵峥认为人才友好型城市评价应注重“三理”。他指出,一是注重“学理”。科学合理的评价须以扎实的理论为“根”,结合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的理论框架,围绕“人才”“友好”“城市”这三个关键词,理清其互动机理和逻辑关系,做更深入研究。二是注重“条理”。评价是指挥棒,需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梳理、排列组合、瞄准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推动城市政策友好、平台友好、环境友好、制度友好、文化友好,提升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注重“治理”。要进一步发挥好智库作用,做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彦平发言
刘彦平围绕“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人才吸引力和区域的协同联动建设,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公共服务、强化人才政策的协同流动方面的制度建设,特别是社保医保体系、人才认证体系等公共服务方面互认对接,加大城市和区域对海内外人才吸引力,助力长江经济带建成人才聚集高地。二是长江经济带文化底蕴厚重,从海派文化、吴越文化、金陵文化、徽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到巴蜀文化等,是在历史上的文化交融和碰撞中形成的,当前应在文脉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更具魅力的创新、开放和包容的文化,为人才涵养、凝聚乃至推进文化强国发挥独特的典范意义。三是完善城市和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包括科教资源、金融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和创新路演活动等,打造长江经济带协同互动的成熟机制和渠道,进而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新政,努力实现从“拼政策给优惠”向“搭平台给机会”再向“优平台营生态”迭代升级。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宁发言
徐宁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和协同两个关键词,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他指出,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存在三大反差。一是空间上,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在六个中心城市(以长三角为例),但是作为服务对象的制造业反而分布在整个长江流域。二是金融业的发展遥遥领先于技术服务业,导致制造业企业最需要的技术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三是微观主体方面,由于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人才搜寻难度的反差,导致制造业企业投资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时,往往在大城市进行选址。针对上述问题,他建议,要转变竞争性的政府考核制度,完善合作性的政府考核指标、搭建高能级城市与普通县区的合作平台,要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抓手,推进对于公平竞争的考核与审查,为赋能长江流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思路。
太阳集团tyc539首席教授、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刘修岩发言
刘修岩认为,长江经济带是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与上中下游流域发展战略的双重叠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历史沿革看,长江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对长江的治理,经历了从“以开发利用为主”,到“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生态优先理念的转变。太阳集团tyc539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与江苏省发改委长江处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在长江流域相关主题开展深度研究。他指出,要时刻贯彻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针对长江流域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处理发展观念转变过程中的各类现实问题。例如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发展差异,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都市圈的内部协同发展问题等,这些现实问题牵涉到长江经济带的多个区域层级。同时也要注意到,长江上游实际做出了更多的生态保护贡献,应该考虑设计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他表示,相比于流域的跨国治理,长江全线均位于我国国土范围内。我们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体制优势和自然优势,有责任也有能力实现长江经济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利用的双重目标。
界面新闻副总编辑、区域和智库中心主编崔宇发言
崔宇就“人才”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他指出,要让人才真正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避免人才政策的“洼地效应”和“短视效应”,人才政策的关键词是开放、流动和协作,吸引和留存的是人才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不是人才本身。二是要让市场发现和评价人才,让政府服务和激励人才。企业应是引才、育才和用才的主体,人才的定义和人才的绩效评价应以企业为主体。三是人才评价体系要摆脱“封闭型”“榨干型”和“提防型”倾向,要真正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四是要完善人才工作的治理结构,在机构设置、预算公开和政策公开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来自国内全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地方党政部门、企业和媒体界的领导专家、在校师生7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